一
、小藍單車倒閉引發關於共享經濟的反思
今年11月
,小藍單車CEO李剛以一封公開道歉信宣告了小藍單車的終結
。這個曾經的共享單車行業老三在離開的時候
,留下的不僅是難退的押金和巨額欠款
,還有人們無盡的惋惜和思考
。
小藍單車在用戶當中擁有不錯的口碑 ,它的轟然倒下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。有人把小藍單車的倒閉歸咎於行業洗牌 ,有人把小藍單車之死歸咎於創業團隊急功近利 ,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認為 ,小藍單車其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共享經濟 。
毛壽龍 :從表麵上看它應該是搭上了共享經濟發展的大潮 ,尤其是共享單車發展的大潮 。小藍單車創始人從剛開始的設計到後來相關方麵的運作 ,再到最後倉促退出 ,比較符合賺快錢的理念 ,對於共享經濟的發展是有損害的 ,它引起了各個方麵資源的浪費 ,在一定意義上它已經離開了原始的共享經濟 。
二
、如何為共享經濟劃定邊界
共享經濟的邊界究竟在哪裏
?其實
,目前關於共享經濟
,學界和業界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
,但一般來講
,共享經濟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
、勞動力等資源
,某種程度上是閑置資源的再分配和使用權的價值變現
。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認為
,共享經濟至少具備以下三個特點
:
李易
:第一個特點是不求擁有但求使用
,也就是產權和使用權的分離
;第二個特點是我為人人
,人人為我
,真正的一個好的共享經濟的平台一定是大家都受益的
;第三個非常重要的一個
,它一定是閑置的資源
、閑置的資產
,這三個特點就決定了共享經濟的邊界
。
三
、對披著馬甲的的偽共享應該從嚴監管
所以
,嚴格意義上講
,包括小藍單車在內的所有共享單車隻能算作分時租賃
,而共享單車們以共享經濟標榜自己
,或許隻是出於迎合共享經濟大潮的心理
。小藍單車倒下了
,但以摩拜
、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就一定會好過嗎
?融資大戰沒有停息
,燒錢大戰沒有終點
。在資本的驅動下
,諸如共享充電寶
、共享馬紮
、共享雨傘等五花八門的共享們粉墨登場
,無非就是披上了一件新的馬甲
,終究掩蓋不住偽共享的本質
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認為
,對相關行業的監管措施
,現在到了該收緊的時候了
。
毛壽龍 :從政府監管這個角度來講 ,過去三年基本上處於一個觀望到鼓勵發展這麽一個階段 ,對於比較小的偽共享經濟,一般來講自己就會退出 ,老百姓也比較有識別力 ;對於一些大的偽共享經濟 ,比如最近幾年發展的ICO就把泡沫經濟這套運作模式帶進了共享經濟 ,這些東西政府是應該做出相應監管的 。
四
、抱大腿的“偽共享”不配煮酒論英雄
共享單車
、共享充電寶
、共享雨傘
,林林總總
、五花八門打著“共享”旗號的項目真的是共享經濟嗎?
共享經濟的本質是閑置資源的再分配和價值的再發現 。如今 ,一些腦洞大開的所謂共享 ,裹挾了太多的資本熱捧 、營銷炒作和盈利預期 ,它們缺乏想象力 ,隻靠拚規模 、搶商圈 、集密度 ,掙快錢野蠻生長 ,把本該正常有序的市場搞得水深火熱 ,上演了一出出商業鬧劇 。
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搭便車 ,是指在一個集體內 ,一部分人坐享其成 ,不付出任何勞動卻擠占他人的成果 ,占人家的便宜 。
如今 ,偽共享們抱住共享經濟的大腿 ,蹭著共享經濟的熱度 ,圈共享的錢 ,搭共享的便車 ,共享著本屬於創新者的勞動成果 ,卻還要和共享創新者平起平坐 ,煮酒論英雄 。被虛火催旺的偽共享們 ,是不是該捫心自問一句 :你們配嗎 ?
放任偽共享們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為所欲為 ,不僅會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,造成共享經濟行業亂象 ,更會打消在共享經濟領域裏默默耕耘者的積極性 。要維護創新 ,促進共享經濟良性發展 ,現在 ,到了剔除偽共享的時候了 。